• 欢迎来到捷信知识产权网
  • 捷信简介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捷信公告
捷信最新公告
由中国提出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新国际标准提案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立项

由中国提出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新国际标准提案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立项

  国知网讯 近日,由中国提出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新国际标准提案《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 279”)批准立项。该项国际标准立项标志着基于创新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参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将知识产权管理理念纳入现代创新管理国际标准体系的新突破。

  20159月,中方专家在爱尔兰召开的ISO/TC 279第三次年会上,首次提出研究制定该项国际标准的建议及构想,获得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认同。20169月,ISO/TC 279第四次年会上,中方专家再次提出设立该项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的提案建议,并得到了全体与会成员国的大力支持。同年11月,《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国际标准立项投票工作正式启动。经32个成员国多次的研究和讨论,该项国际标准提案终于通过了ISO国际标准投票,正式立项。根据国际标准制定有关规则,该项国际标准将在三年内完成制定工作。

  《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国际标准是基于我国面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体系,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554)组织国内创新管理、知识产权领域权威专家共同研究提出的。该项国际标准的立项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自2013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以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为手段,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流程管理与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先后研究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知识管理标准化工作规范化发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推动下,全国知识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于201412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归口管理,负责制修订知识产权、传统知识、组织知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以及负责国际知识管理标准化对口工作。截至目前,全国知识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等知识产权领域国家标准5项,知识管理框架、术语等组织知识管理领域国家标准9项。目前,全国知识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正在加紧制定专利代理服务质量、专利价值分析等一系列国家标准。

  据悉,ISO/TC 279成立于20135月,以发展、维护和促进创新管理为宗旨承担ISO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是当前国际创新领域唯一的标准化组织。目前,ISO/TC 279由来自43个国家的对口单位参与具体活动,其中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士、阿根廷、爱尔兰等全球主要创新型经济体。(马励)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7-03-29 大中小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是治理体系的重要变革。在现代国家里,治理体系包含了与治理活动有关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治理体制机制所构成的制度系统。在知识产权治理活动中,政府治理较之市场治理、社会治理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分散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简单管控向科学治理转变,即构建一种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匹配、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一致的知识产权集中管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综合管理与国际视野

  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制度基础。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制度文明成长的长期孕育。可以认为,坚持自身的制度创新与促进社会的知识创新,是知识产权治理的历史过程和时代使命。

  对知识产权事务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种具体模式:一是三合一模式,即集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为一体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二是二合一模式,即专利和商标为一体,著作权另行分设的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88个成员中,有181个实行综合管理体制,其中采三合一模式的近40%,采二合一模式的占55%。在知识产权大国中,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美国、法国等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采取集中管理体制是基于各类知识产权相同属性,科学配置治理结构,保障创新发展的一种选择。

  知识产权集中管理体制的成因,受到早期知识产权二元类分的历史影响,更有着现代知识产权一体化的战略需求。在知识产权法律产生之初,因应国家授权和促进工商业发展之需要,基于工业产权与文学产权类分的权利样态,从而形成专利、商标二合一的管理模式。自20世纪以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半导体芯片等各类无形财产的法律体系。基于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知识产权与科技、文化、经济、贸易、外交相关的统一运行机制。

  深化改革与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国家层面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10多家部门和单位,存在各管一摊,分立并行,职能交叉的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管理和审批;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负责商标(包括地理标志)的注册和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负责版权相关管理;农业部负责草本的植物新品种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管理;国家林业局负责木本的植物新品种相关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管理。除此之外,海关总署、文化部、科技部、商务部等分别承担与其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由于国家层面分立式的管理格局,导致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机构性质、行政级别、职能配置、隶属关系等方面也较为复杂:有的是行政单位,有的是事业单位;省一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的是正厅级,有的是副厅级,甚至是处级;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是地方科技厅(局)内设机构等。地方专利、商标、版权等管理部门各自都有执法队伍,版权执法由文化大队执行,专利有单独执法队伍,商标执法由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央管理格局的分离与地方管理体系的多样,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分散管理对知识产权治理绩效的制约。目前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繁多,诸多可以由部门内部协调的事项变为部门之间协调,可以由一个部门与多部门进行协调的事项变为多部门与多部门之间协调。二是政出多门对知识产权集成运用的限制。由于多头分散的管理现状,各部门出台的扶持和监管政策存在目标不尽统一、内容不尽衔接、实施不够协调等问题,导致了知识产权集成运用效果不能充分显现。三是分散服务对企业知识产权成本的负担。分散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企业对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的需求严重脱节。企业不得不将一件事分成多件事来办,往返于多个政府部门,生产经营成本大为增加。四是多头对外对知识产权国际事务的影响。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需要统一的涉外方略和集中的实施部门。由于管理分散,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与我国进行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时,不得不面对多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我国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时,也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容易造成发声不一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合理、协调高效为目标,进行政府治理结构的权利配置,即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

  管理改革与治理体系

  实现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是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制度设计。201512月,《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其中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由此可见,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知识产权管理三合一二合一,也是各地改进分散管理模式的试点样本。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苏州市于2008年推行专利和著作权综合管理模式,上海浦东新区自2015年以来首创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集中管理机构。此外长沙市、成都市郫都区以及各自贸区等也开展了试点改革。上述地区和地方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明显成效,为知识产权深化改革、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可以认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是战略目标要求、改革制度设计与自下而上试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的体制改革,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管理体制改革是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对其治理体制的重构和治理能力的再造,从而实现依法行使国家管理职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就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综合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组建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责,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在综合管理体制下,新的管理部门应以提高授权审查质量、推动知识产权运用、营造知识产权环境为工作重点,逐渐实现从管理治理的转变。二是构建统一性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在以司法为主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统筹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集中处理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多种知识产权交叉的纠纷案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明确各级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三是提供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下,界定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职责,整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实现知识产权信息等各类服务的便利化、集约化、高效化。在改善政府治理的同时,还要引导市场治理,加强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此外,应该扶持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总而言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意味着将从以往的知识产权分散管理,走向三合一二合一的集中管理体制,鲜明地表现了政府再造的有效性目标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特征,对于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报 吴汉东)

版权所有 © 2003-2025 温州捷信知识产权网 浙ICP备12023503号-2 浙公网备案号33030202001065号
24小时财富热线:18958779192 公司网址:www.51zlzc.com www.51zlzc.cn

温州专利 | 专利申请 | 商标注册 | 专利咨询 | 商标转让 | 国际商标注册 | 维权服务 | 专利申诉 | 公司咨询